理想汽车(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造车十年,理想汽车创造了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产品形态,被雷军称之为成为"大空间家庭用车"的领导者,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从被嘲笑的"增程古董",到年销量超过 50 万辆的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理想用第一个十年证明了"家庭用车"定位的成功。不过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理想汽车的标签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7 月底,理想汽车首款纯电 SUV 产品——理想 i8 在北京首都国际会议中心正式亮相,发布不到 10 天,i8 话题不断。8 月 5 日,理想汽车对 i8 做出新的调整,果断砍掉基础 Pro 版,将 i8 Max 作为标准配置,售价下调 1 万元至 33.98 万元。
在官宣公告中,理想汽车提及调整原因:"有超过 98% 的用户选择了理想 i8 Max 和 Ultra 车型,深切地感受到广大用户对理想 i8 高端配置的喜爱,但大家吐槽最多的是车型版本略显复杂,难以选择。"
理想这一次非常听劝,火速用更精准的产品策略撬动纯电市场。对于理想而言,i8 是继 MEGA 失利后的第二款纯电车型,不仅承载着销量希望,更肩负着证明理想纯电战略可行性的重任,也是其在增程之外对新能源市场的关键补位。
除了再度进军纯电之外,理想还在年初高调宣布" All in AI ",将公司定位从"智能汽车公司"转向"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在此次 i8 发布会上,李想也大谈 AI,首发 VLA "司机大模型"、"理想同学"进化为智能体等。
由此可以看出,纯电与 AI,这两个关键词正在勾勒出理想下一个十年的蓝图。
纯电攻坚:从"试错"到"破局"
在上周理想 i8 的发布现场,李想将这款 6 座纯电中大型 SUV 称为"越野小 MEGA "。这个略带调侃的称呼,既点明了其与 MEGA 的设计传承,也暗含着理想对纯电战略的反思与调整。作为 MEGA 失利后的第二款纯电车型,i8 承载着理想在纯电赛道"打翻身仗"的期待。
从产品力来看,i8 延续了理想对"用户价值"的极致追求。车身尺寸与 L8 接近,但舱内有效长度超过 3.5 米,空间表现超越奔驰 GLS、宝马 X7 等全尺寸 SUV,实现了" MPV 的空间舒适性 +SUV 的通过性"的跨界融合。5C 超充电池的标配,让其最高续航可达 720km,10 分钟补能 500km 的能力,直接击中纯电用户的续航痛点。
设计上,i8 既延续了 MEGA 的创新基因,又吸收了市场反馈的教训。大溜背车头、低趴姿态的设计语言与 MEGA 一脉相承,保持了辨识度;但争议较大的矩形尾部被改为鸭尾式弧度,这种"听劝" 式改良,是理想在坚持自己的设计与市场接受度之间的平衡。
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回应质疑时曾表示:"不会为了创新而创新,世界上最好的设计都是套娃式的,iPhone 如此,理想也一样。"
去年,理想的首款纯电车型 MEGA 上市后销量不及预期,成为理想内部的"警示案例",李想在内部信中反思,误将 MEGA 的" 0-1 商业验证期"当成" 1-10 高速发展期",过度追求销量目标而忽视了用户价值。这一教训直接影响了 i8 的战略节奏,延迟一年推出,但也让理想花了更多时间做纯电布局的准备。
除了打磨车型,补能网络的建设,也是理想纯电战略中的另一张王牌。截至 i8 上市前,理想已建成 2900 座充电站,甚至将第 1000 座充电站安排在海拔 4200 米的珠峰附近。用充电网络副总裁孙广敏的话说:"补能网络起不来,高端纯电真的没法卖。"
5C 超充技术需要配套基建支撑,而理想的"基建狂魔"式投入,正是为了让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在外界看来,理想的纯电战略,走的还是非常稳健的。
从整个市场态势来看,理想进入纯电领域,几乎是一道必答题。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中纯电车型累计销售 441.5 万辆,同比增长 46.2%,增幅远超混动车型的 31.1%,纯电车型已成为新能源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与此同时,理想的核心产品 L 系列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品分流,"大空间、大沙发、大彩电"已经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标配,理想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而纯电市场正是关键增量所在,这一待开发市场的潜力,足以支撑理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
如今,从 MEGA 到 i8,理想的纯电战略已经完成了从"激进试错"到"理性破局"的转变,增程技术巩固家庭用车基本盘,纯电产品开拓增量市场,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正在推动理想形成全能源形式的产品矩阵。
All in AI,定位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如果说纯电是理想汽车的当下战场,AI 则是其押注未来的杀手锏。2025 年,理想在 AI 领域的动作密集而坚定,每一步都指向"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全新定位。
今年年初,李想高调宣布将公司定位从"智能汽车公司"转向"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其实早在 2022 年 9 月,AI 就被定义为理想的"隐藏战略",2023 年随着 ChatGPT 掀起 AI 浪潮,战略进一步升格为" 2030 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其年研发投入的近半数资源向 AI 倾斜。
3 月,理想历时 3 年投入 10 亿元,集结 200 名研发人员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星环 OS,正式宣布开源,成为全球首家免费开源汽车操作系统的车企,打破了大多车企依赖 Tier1 供应商提供的"交钥匙"解决方案。
李想认为,开源不仅是为全行业的开发者伙伴提供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和开发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开放。封闭只能放大系数,但开源可以放大基数。据了解,理想汽车开源模块将包含车控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通信中间件、虚拟化平台等核心组件。
理想汽车通过生态协同加速 AI 技术落地,有望打造汽车行业的"安卓"系统。
同时,理想汽车的组织架构也围绕 AI 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2025 年,理想汽车将空间 AI 负责人陈伟调任至基座模型部门,直接向 CTO 谢炎汇报,提升了 AI 部门在公司架构中的层级。6 月,理想进一步成立"空间机器人"和"穿戴机器人"两个二级部门,预示着理想将 AI 技术从传统的车载场景拓展至更广泛的生活空间,实现全场景智能体验的布局。
理想汽车原"研发与供应群组"和"销售与服务群组"也被整合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车群组",总裁马东辉为负责人,向李想汇报。而李想也明确将更多精力投入到 AI 领域。
在理想 i8 的发布会上,李想花了很大篇幅谈 AI。一方面,VLA 司机大模型将在 i8 车型上线,该模型实现了视觉、语言与行动的深度融合,驾驶员通过"靠边停车"、"前进 5 米"等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让系统完成精准操作,甚至能记忆用户驾驶习惯,用李想的话说就是"买车送司机"。而且这套系统采用强化学习机制,通过仿真环境生成数据训练,突破了传统端到端模型对人类驾驶数据的依赖。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还对"理想同学"智能体进行了全面升级,支持车内外全终端交互,实现点外卖、定制信息流等复杂任务。
李想透露,2025 年,理想在 AI 领域的投入预计将超过 60 亿元,其中 45% 用于基座模型、算力等基础建设,55% 投入 VLA、智能座舱等产品研发。
在李想的长远规划中,AI 的终极形态是成为融入家庭生活的"硅基家人"。他将理想汽车的 AI 发展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 AI 作为辅助工具的增强能力阶段,例如 L3 级自动驾驶;其次是 AI 能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智能体阶段,例如 L4 级自动驾驶;最终达到"硅基家人"阶段,AI 可以理解家庭情感需求,延续用户记忆。
AI 无疑是李想更远大的"理想",李想表示,"希望能在人工智能的硬件终端领域,推出像 iPhone 一样创新和令人震撼的产品"。
理想的稳健与挑战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无疑是"稳"的。成立十年,"家庭用车"的标签深入人心,家庭用户占比超过 80%。这部分 30-50 岁的社会中坚力量,消费力稳定,对产品忠诚度高,构成了理想汽车的基本盘。
依托这一群体,理想 L 系列长期占据 30 万以上 SUV 市场前列,2024 年累计交付量突破 100 万辆 ,,成为首个达成百万交付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2025 年一季度,理想营收 259 亿元,领跑造车新势力;毛利率稳定在 20% 左右,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现金储备达千亿规模,足以支撑 AI 和纯电的长期投入。这种"盈利 + 现金流"的双健康,理想在新势力中是独一份。
但这不代表理想就可以"躺平",理想仍面临成立以来最复杂的挑战,比如营收同比只微增 1.1%,增速放缓。
同时,理想汽车面临竞品的强势围剿,早期理想凭借"增程 + 家庭场景"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但随着友商纷纷推出大空间 SUV,"理想式配置"逐渐普及。竞争越来越同质化,理想的溢价能力和销量都会受到考验。
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理想净利润首次被赛力斯超越。销量方面,第一季度理想累计交付新车 92864 辆车,同比增长 15.5%。数据还是非常亮眼的,但架不住小鹏汽车势头更猛烈,只能位居新势力第二。
这些"稳健"与"挑战"交织的因素,考验着理想汽车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的能力。不过理想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坚决:用短期的"稳"支撑长期的"变"。千亿现金储备为纯电基建和 AI 研发提供底气;L 系列的持续盈利反哺新业务投入;OKR 管理模式的回归,替代此前的 PBC,为创新业务提供更灵活的试错空间。
正如李想反复强调的"基本功":不可能不做前面的积累,直接吃到第 10 个包子,只想吃第 10 个包子,很多时候就像练葵花宝典。" 理想的纯电与 AI 战略,也正是建立在第一个十年的积累之上,智驾数据、渗透率、家庭用户的信任基础,这些"基本功"都是其撬动未来的支点。
结语
造车十年,从增程到纯电,从汽车到 AI,理想每一次转身都踩在行业变革的节奏上。
纯电与 AI,对于理想而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道题的得分,将决定其能否在下一个十年,从"中国造车新势力"蜕变为"全球科技巨头"。
可以肯定的是,理想汽车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这个新挑战前进。
鼎合网-配资专业股票-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