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身边3个财务自由的朋友,答案出乎意料。开咖啡馆的00后富二代,每天拉花6小时,比刷他爸的卡快乐100倍。客人说这杯比星巴克好喝,他差点感动得哭了。退休又复出的前高管,躺了半年跑遍国内国外,觉得旅游也挺空虚,回来当顾问帮年轻人少走弯路,比钓鱼有意思多了。拆迁款有300万的快递小哥,每天照送快递,只送老客户,顺便带点老家香肠,闲着也是闲着,当打发时间,日子过得充实。有人说上班像坐牢,可真给你钱,给你自由,你可能还想找点事干。人要的不是躺平,是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晒太阳的感觉。你要是不缺钱,最想干啥工作?这事让我想起街坊老王。他五十多岁,厂里退休拿了笔钱,够他和老伴吃喝不愁。刚退休那会,他天天在家看电视,早上看新闻,下午看抗日剧,晚上看养生节目。没俩月,他跟我说,眼睛看花了,脑子也空了,感觉一天啥也没干,像少了点啥。后来他开始去社区帮忙,组织大爷大妈跳广场舞,教大家用智能手机,忙得不亦乐乎。他说,钱够花就行,干点事才觉得自己活着。现在他每天早出晚归,比上班还忙,脸上笑得跟花似的。隔壁小区有个开水果摊的小李,也差不多。他家房子租出去,租金够他生活,但他还是每天五点起床去进货,摆摊卖水果。问他为啥不歇着,他说闲下来手脚没地放,卖水果还能跟老主顾聊两句,顺便听听街头巷尾的事,比在家刷手机强多了。他还说,卖水果不光是为钱,摆摊的时候脑子得算账,进货得挑好货,忙活一天,晚上睡觉踏实。我还听说个事,城东有个老中医,六十多岁了,家里条件好,儿女都成家,房子好几套。他本来可以啥也不干,天天喝茶遛鸟,但他还是开了个小诊所,专门给附近居民看小病,感冒发烧、腰酸背痛那种。诊费收得少,有时候还免费给人把脉。他跟人说,闲着容易胡思乱想,帮人看病心里舒坦,觉得自己还有用。附近大妈都爱找他聊两句,顺便问问养生的事,诊所门口天天排队。这让我想到网上看到的一件事。人民日报提过,有个南方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家里拆迁拿了好几套房,租金收得手软,但他还是每天开出租。不是为了钱,主要是开了一辈子车,认识一堆老乘客,停下来反而不习惯。他说,开车能跟人聊聊天,讲讲路上的新鲜事,感觉自己没被社会落下。每天跑几个小时,晚上回家还能喝点小酒,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有个例子,是我老同学小张。她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干了十年,攒够钱,三十岁就辞职了。她本来想环游世界,拍拍照,晒晒朋友圈。可没过半年,她跟我说,旅游挺好,但天天拍风景照,时间长了也没啥意思。后来她回老家开了个小书店,卖点二手书,兼卖咖啡和手工饼干。书店不大,来的多是学生和附近上班族。她说,干这个不指望赚大钱,就是喜欢跟人聊书,推荐本好书给别人,感觉比自己看书还开心。店里生意一般,但她每天忙着整理书架、跟客人唠嗑,日子过得比在外企轻松。这些事让我觉得,钱多到不用愁,很多人还是想找点事干。不是说非得上班,但总得有点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就像我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姐,五十岁了,家里条件不错,儿子在国外工作,她完全可以歇着。可她每天早上五点就支摊,卖煎饼果子,忙到中午才收摊。她说,干这个不累,街坊邻居吃着她做的煎饼夸好吃,她就高兴。还说,早上来买煎饼的都是熟人,聊两句家长里短,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我还听过个事,BBC网站上讲过,国外有个富豪,卖了公司赚了几亿,退休后没几年又去开了个小餐馆。不是连锁店,就街边那种小店,专做家乡菜。他亲自下厨,招呼客人,说是忙起来才觉得自己没老。餐馆生意一般,但他乐在其中,觉得比天天打高尔夫充实。这让我想起老家一个亲戚,种了大半辈子地,后来村里征地,拿了笔钱,够他下半辈子花。他本来想啥也不干,可没几个月就憋不住了,跑去镇上开了个修车铺。技术是他年轻时学的,现在年纪大了,修不了大件,就帮人补胎、换机油。铺子不大,每天就接几单活,他说干这个不累,还能跟人聊聊天,比在家晒太阳强。说来说去,钱够花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想干点啥。不一定非得赚大钱,但得让自己觉得有奔头。就像我问过一个摆地摊卖花的大叔,他家房子好几套,日子过得舒坦,但他还是每天推着车去街口卖花。他说,种花卖花让他觉得时间没白过,卖出去一盆花,别人高兴,他也高兴。你要是不缺钱,你想干啥?是开个小店,还是学点手艺,或者帮帮别人?说白了,人总得找点事干,不然日子过得太空了。
鼎合网-配资专业股票-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