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青春恰似一阵穿堂而过的风,掠过时带着桂花香,散去后只剩衣袂的余温。那些在课间偷传的纸条、操场边未送出的汽水、黄昏时并肩走过的长街,都随着岁月流转成了诗行里的平仄。古人用"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怅惘,将青春的易逝刻进千年文脉。当我们重读这8首穿越时空的少年诗词,字句间翻涌的不仅是古人的情思,更是我们被生活打磨后,依然会在某个深夜突然泛起涟漪的青春残章。看哪一句诗,曾是你青涩年华的注脚?
图片
图片
1
图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此词以“愁”为线,勾连少年与而今两重人生境界。少年时“不识愁滋味”,偏要“爱上层楼”强说愁,是青涩岁月里无病呻吟的矫饰;待到“识尽愁滋味”,反因历尽沧桑而“欲说还休”,只转口道“天凉好个秋”。这“休”字里藏着多少欲言又止的沉痛——非是不愿言,而是千般滋味难诉诸笔端。少年时光如东流水,再难折返,那些强说的愁,终在岁月里酿成真愁,却又被岁月磨得只能以秋凉轻描淡写。词中无华丽辞藻,却以最平实的语言,写尽人生从青涩到深沉的无可奈何,读来令人心有戚戚。
图片
图片
2
图片
虞美人·听雨
蒋捷〔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以“听雨”为镜,照见少年、壮年、老年的三重人生。少年时,歌楼红烛,罗帐轻垂,听的是青春的喧嚣与浪漫,那时的“愁”是甜蜜的负担;壮年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哀鸣,听的是漂泊的孤寂与命运的无奈,愁绪已浸透风雨;而今僧庐下,鬓发如霜,听雨至天明,听的是岁月的无声与人生的无常。三幅听雨图,串联起回不去的少年时光——那时不知愁,偏爱繁华;如今识尽愁,反觉悲欢皆空。词中无一句直写“回不去”,却处处是时光的褶皱,读来如饮陈年酒,初尝清冽,后劲绵长,道尽人生从热烈到沉寂的必然。
图片
图片
3
图片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宋代〕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此词以春日杨柳为引,勾出少年离忧与时光难留的怅然。上片“西城杨柳弄春柔”起笔便染愁绪,忆昔日“碧野朱桥”系归舟的多情,今却“人不见,水空流”,少年时的欢愉与当下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下片直叹“韶华不为少年留”,将恨意融于飞絮落花、登楼望远之中,末句“便作春江都是泪”以江喻愁,道尽愁之绵长无际。全词未提“回不去”,却处处是时光的裂痕——少年时的情事如春水东流,再难追寻,唯余恨悠悠,几时休矣,读之令人心碎。
图片
图片
4
图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宋代〕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此词以二十年重过南楼的沧桑为墨,绘就时光无法倒流的怅然。芦叶满洲、寒沙浅流,秋景萧瑟中藏着“柳下系船犹未稳”的匆忙——中秋将至,故人却难寻。黄鹤矶头断石仍在,旧日江山未改,却添了“浑是新愁”的沉郁。最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一句,道尽物是人非之痛:纵有桂花美酒,纵能同游,少年时的意气与欢畅,已随流水东去,再难复得。全词未提“回不去”,却处处是时光的裂痕,读之如饮凉茶,苦涩中藏着岁月无法回转的无奈。
图片
图片
5
图片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唐代〕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韦庄此词以“忆江南”为引,倒叙出少年时光的鲜活与今日白头的怅然。上片“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写尽少年时的轻狂与风流——春衫薄如蝉翼,斜桥倚马,红袖招摇,是青春里最恣意的模样。下片转至今日,见花枝而“白头誓不归”,非不愿归,而是深知少年已远,纵有花枝再艳,亦难复当年心境。全词以“如今却忆”起笔,将时空叠印,道尽时光不可逆的残酷:那些醉入花丛的夜晚,那些满楼招摇的红袖,终成了再难追回的梦。读之如翻旧相册,鲜活处皆成伤。
图片
图片
6
图片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宋代〕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辛弃疾此词以暮春为镜,照见少年与老去的两重春怀。少年时“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饮千钟,是青春里肆意挥洒的热烈;老来逢春如病酒,唯能在茶瓯香篆、小帘栊中寻得片刻安宁。风卷残花处,不必恨春归——花开本需春风,正如少年时光终要流逝。末句“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暗藏时光的温柔:那些醉饮狂歌的岁月虽回不去,却在暮春的夕阳里,与飞燕相逢,成为记忆里永不褪色的风景。全词以对比写尽时光之叹,读来既有岁月的苍凉,又有人生沉淀后的豁达。
图片
图片
7
图片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宋代〕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柳永此词以“长安古道”起笔,铺陈秋日萧瑟之景——马行迟缓,蝉声乱嘶,夕阳斜照,秋风卷地,四野空阔如垂天幕。下片直抒胸臆,“归云一去无踪迹”暗喻时光流逝不可追,“何处是前期”道尽对旧日承诺的怅然。最是“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二句,将少年时“浅斟低唱”的热闹与如今“酒徒散尽”的孤寂对比,痛彻心扉。全词无华丽辞藻,却以最朴素的场景写尽人生从“少年游”到“马迟迟”的沧桑变迁——那些长安古道上的马蹄声、酒筵边的笑语声,终成了再难复得的旧梦,读之如尝冷酒,苦涩中藏着岁月无法回转的无奈。
图片
图片
8
图片
行路难三首(其二)
顾况〔唐代〕
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
少壮如云老如雪。
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行路难,行路难。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占城草。
顾况此诗以“行路难”为引,直剖时光对人最残酷的剥蚀。首句“少年如云发”与“老如雪”的对比,如快刀劈开岁月两段——少年时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是青春里不知天高地厚的锐气;待到“今已老”,前朝竹帛成空,日暮牛羊占城草,方知世事如流水,再难复归。诗中无哀婉之词,却以“行路难”三字反复,道尽人生从“少年恃险”到“老来怯步”的无可奈何。那些曾以为能跨越的险滩,终成了回不去的旧梦,读之如嚼青橄榄,苦涩中泛着时光沉淀的余韵。
图片
备注:文章/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鼎合网-配资专业股票-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